这是对老一辈革命先驱们红色精神的深切缅怀。
这是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举措。
这是对新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促进。
7月12日至17日,新闻传播学院团委石婕书记带领新闻传播学院社会实践考察团来到江西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省会南昌市,考察革命遗址,深入革命老区,回顾过往岁月,参观今日成就。连续六天,考察团成员冒着高温酷暑,一路走,一路看,通过今昔对比,大家一次次为之感染、为之震撼,思路更加宽阔,信念更加坚定,精神更加振奋。
井冈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考察团首先来到了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心——茨坪镇。整修一新的民居,铺设平整的道路,让考察团成员感受到了今日井冈快速发展的新面貌。在茨坪镇的中心区,当地政府修建了一条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商业街——天街。浓浓古意、步步民俗,百年老街凸现人文特色。时值傍晚,当地群众三三两两纷纷来此乘凉聊天,小朋友们在新修的音乐喷泉追逐嬉戏。考察团成员与他们亲切交谈,从群众的口中,考察团得知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井冈山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博物馆展品主要以时间先后为序,重点展示井冈山斗争两年零四个月的光辉历史,同时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背景和井冈山道路与井冈山精神的发展和传承作了介绍,整个展览突出了井冈山精神的诠释和井冈山道路的叙述。中国革命的一代英豪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培育的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时,工作人员生动的讲解、大量丰富翔实的展品、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原景重现仿佛将每个人都带回了那硝烟弥漫、鼓舞人心的红色岁月。考察团成员认真地听着讲解,还时不时地向工作人员就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等方面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相互交换看法,并随笔记下自己参观的心得体会。
在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首先映入考察团眼帘的是宋任穷同志题写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走进大门,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据工作人员介绍,第一组台阶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台阶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考察团成员们每迈一步,都怀着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
在井冈山,考察团还参观了参观黄洋界保卫战遗址、小井红军医院旧址、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旧址等革命遗迹。站在刻有朱德元帅手书“黄洋界”三个正楷大字的纪念碑前、站在当年红军将士阻击敌人的战斗工事上、走进革命领袖们谋划红军发展大计的指挥所里,考察团各位成员体验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瞻远瞩和斗争到底绝不屈服的革命精神。他们纷纷表示,要以老一辈革命先烈们为榜样,立足个人实际,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即将告别井冈山的时候,考察团各位成员在车上齐声高唱《爱我中华》、《歌唱祖国》等红色歌曲,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党、对祖国、对井冈山这片红色热土的深情。
离开井冈山,考察团一行来到了江西省的省会——南昌市。1927年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爆发,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诞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先驱方志敏等一大批先烈为革命为人民在南昌洒下了他们的鲜血,成为永远的丰碑。
八一广场位于南昌市的中心地段,广场南端矗立着总高达45.5米的长方体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来到八一广场,团员们认真阅读了刻在纪念塔基座上的文字,回顾南昌起义的过程,精神上接受了洗礼,并在纪念塔前合影留念。
参观纪念塔后,各位团员们又参观了南昌市最繁华的道路——八一大道。道路两旁,宏伟的江西省展览中心、人群熙攘的万达购物广场、书香四溢的江西财经大学以及热火朝天的八一大桥改造施工现场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考察团目睹了南昌市如今的市政建设成就,见证着南昌统筹联动、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深入更深入,务实更务实——实地考察不是走马观花,进一步开阔思路,不断破解难题、突破瓶颈,实现新闻学院的跨越发展才是考察的主要目的。教职工们表示,将把在江西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天津,带到新闻学院,融入自己的工作中,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这次江西之行虽然只有短短六天,但是,考察团每位成员都深受鼓舞。参观考察的过程,也是边思考边提高的过程。考察团成员们感受到,想推动学院的科学发展,要有思路清晰的科学决策,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要有革命先烈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
总结上半年、展望下半年,我们不仅要完成今年的任务,还要谋划、布局好我院的长远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闻传播学院将以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契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各项事业发展上夺取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