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新闻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消息 >> 中心动态 >> 正文
幸福工程西部探访团贵州之行
2009-10-30 19:16  

  7月14日,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幸福工程西部探访团的五位学生在于全兴教授的带领下前往贵州省纳雍县进行西部母亲探访。
  经过两天的火车和一天的汽车,16日,我们终于到达了此次贵州之行的第一站——纳雍县猪场乡。
  来不及休息调整,17日一早,我们便赶到乐咪营村采访需要帮助的贫困母亲。村子坐落于高山之中,交通非常不方便,修路成本非常高,村子里有条平坦的土路已经很不错了,闭塞的交通使这里的人们与外界联系很少,因此很多当地村民不通汉语不识字,没办法出去打工。贫瘠的土壤根本种不了大米,能够种的粮食只有玉米和土豆,而且收成还不好,平均每户一年的收成只够吃半年,剩下的半年时间,完全靠借粮和政府救济生活。
  刚进村我们看到一位身穿漂亮苗族服装的女孩,她是看到我们来特意换的新衣服。女孩名叫杨贵飞,今年14岁,不曾念过书,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跟我们交流很有些困难,甚至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我们送给她笔还有本子,并一笔一笔教她写自己名字,她显得很兴奋。我们一遍一遍地教了很久她才能勉强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
  刘氏,32岁,她已经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了,连刘氏这个名字都是乡里人帮她取的。她虽然只有32岁,但是看起来足有50到60岁的样子,面容沧桑。她家男人祝明举,去年赶集时因为纠纷被打死,行凶的那户人家也很穷,基本上没有得到赔偿。刘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祝永付14岁,只读过小学一年级,现在已经不再念书。小儿子祝永高12岁,正在上小学3年级。1亩坡地每年收的玉米和土豆只够吃半年。没粮吃的时候,刘氏就带着大儿子到水城捡破烂,每年去2-3个月,每月除了吃住能挣到100块钱,回来买口粮和化肥等。刚到她家时,大儿子帮别人干活搬石头去了、小儿子去离家7-8里的地方给别人家放牛,报酬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
  刘氏说:“如果幸福工程能给头母牛,她就在家喂牛,如果去捡破烂,她就不让大儿子跟着去了,让他在家喂牛”。
  就在我们采访刘氏的时候,她的大儿子全身灰尘跑了回来。当他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后,布满灰尘的脸上似乎露出一丝笑容,临别时他告诉我们:“他要在这个家里当顶梁柱……”
  在乐咪营村我们一共采访了九户需要帮助的贫困母亲,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乡里时,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虽然很劳累,但如果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这些贫困母亲,累点不算什么,我们觉得累得有意义。
  第二天,我们前往另一个叫倮保鸠的村子,回访通过幸福工程帮扶后贫困母亲的生活状况。听老于(我们学院的学生都这样称呼于全兴教授)介绍,算这次他已经是第三次来到这个村子,2006年采访的贫困母亲都已得到了幸福工程一对一的帮扶,这些善款都是全国各地爱心人士捐助的。
  祝学英家。她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她一人要干所有的事情,要供儿子杨坤福和女儿杨丹上学;要种地;每天要去打草喂牛;农忙季节还要去帮工……
  但这位普通的母亲没有像其他家庭那样,因为贫穷就让孩子辍学在家务农,大儿子今年已经高三毕业,小女儿也上到了初二。她们家已经受到幸福工程的帮扶,有了一头母牛,但由于两个孩子上学需要不少钱,家里也没有男人去打工,所以家庭情况依然非常艰难。杨坤福高中毕业,高考考了405分,他渴望上大学,渴望走出大山,更渴望通过上学由此改变他和母亲、妹妹的命运。可是高昂的学费、母亲的辛劳、家庭的贫困让他望而却步。
  祝学英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告诉我们:“如儿子上学要好多钱,家里没钱,也找不来这么多钱!就不让娃儿读书了!让他在家喂牛,种庄稼。去年政府补助我家2000块钱翻盖房子,我卖掉了一头牛,后来请帮工吃一顿饭的钱都没有,还是村长动员全村的干部帮着把这个茅草房改造成这个样子(水泥瓦房顶)。我也想让儿子继续上学,上大学四年要几万块钱,光靠这两头牛咋行?我的岁数越来越大,身体又不好,有病。每天打牛草、种苞谷、种洋芋,还要抽时间去帮工,挣点零用钱供女娃读书,再上大学,我实在扶不了他了……”
  我们问杨坤福怎么打算。他说:“看到母亲和家里这种情况,有时我也想不再读了,可一想十多年都过来了,还是有些不甘心,还是想读下去。”
  小女儿杨丹很懂事,她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猪场乡上学,晚上又走回来,严寒酷暑,风雨无阻。中午也没有钱买饭吃,只好饿着肚子晚上回到家吃饭。她是班上唯一一个不住校的学生,但她的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前三名。看到她家的实际困难,省幸福工程的刘秀明处长、毕节地区以及县里的领导,还有老于都纷纷给她捐钱,我们几个学生也给她凑了300块钱,让杨丹用这些钱去住校。拿着大家的捐款,杨丹说:“谢谢叔叔阿姨,谢谢大哥哥大姐姐,我一定好好读书的,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另一位贫困母亲安琴的家就好多了。2007年幸福工程帮扶的一头母牛已经下了两头小牛,现在家里有三头牛。也是去年,政府补助安琴家3000元,她家自筹了8000元盖了两间新砖房。这8000块钱都是安琴的丈夫和女儿在外打工挣来的,虽然还差1000块钱没有还,但安琴说,她的女儿春节会带钱回来的。
  老于介绍说,她的女儿最终还是没有继续读书。2006年他采访安琴时,她的女儿也在家,当时安琴病情很厉害,每天都要吃药,她的丈夫为给她买药到水城挖煤。家里没人照顾安琴,女儿便辍学在家照顾母亲、种地、帮别人家放羊。女儿放羊时看见同学们背着书包去上学,她就抱着羊大哭,她好渴望能和同学们一样去学校。
  最让我们不可理解的是采访贫困母亲李群。她今年40岁,有一子一女,长子18岁,还在读初二,小女12岁,上小学3年级。她的丈夫去北京打工三年了,没有寄钱回来,人也没有回来,几个月才打个电话回来。她说,她男人不回家的原因是找不到钱,在那个地方生病了,赚不到钱,没有车费回来。
  我们问李群,知不知道北京有多远?
  她说,不知道北京多远,估计要是去的话半个月都到不了呢。
  你靠什么供孩子读书?
  现在国家教育不要钱了,只要书本费。农闲时我到山上挖些药材去集市里卖,一年能挣二三百块钱,给孩子们买笔和本。
  李群还说:“你们看看我这个家,就住这一间茅草房,睡觉没有被子,就用裙子盖着,地里打的粮食也不够吃,在生活紧缺的时候,只能去卖血。最多时一个月去两次,卖一次得130块钱,除了车费还剩下90块钱,中午在县城吃碗豆花就要3块钱,卖血挣来的钱用来买口粮和化肥。”
  我们愕然地望着眼前这位性格开朗又很坚强的母亲,真的不敢相信她说的这些都是真的!但确实是真的!这个村子85%的母亲都卖过血!还有的母亲想卖血换钱,但没有卖成。
  临别时,李群告诉我们,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喂上两头母牛……
  傍晚,我们来到岩口村的杨会家。就是这位母亲,四年前也曾在揭不开锅时去卖血,当时她花不起十几块钱办理身份证,没有身份证血站拒绝她卖血。
  杨会今年28岁,丈夫王心忠大她10岁,她们是自由恋爱。她21岁嫁到这里时,因为王心忠太穷,又是遗孤,连房子也没有,杨会家父母反对没有任何嫁妆。杨会认为“只要我喜欢,王心忠也喜欢,只要两个人都喜欢,就什么都能创造”。
  相比4年前因为丢了只鸡伤心的哭了好久、最大的愿望就是买几只鸡来喂养的杨会,现在的生活好多了。幸福工程给她买了头母牛,下了两个小牛仔,第一个牛仔,还了结婚时欠的外债以及父母的丧事,后一个牛仔卖掉盖了这间房子。杨会说:“幸福工程对我现在的生活改善有很大帮助,感谢好心人在我最苦的时候帮了我。”
  我们还去了幸福工程帮扶过的其他几户贫困母亲家里,但不巧的是这几位母亲不是没在家就是到外打工去了。在祝贤美家,四天前她刚到浙江打工,我们了解到,十年前,她丈夫为还欠下的1000块钱外债出去打工,到现在都杳无音信,不知死活。但她却始终孝顺着婆婆,拉扯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虽然没见到祝贤美有些遗憾,但看到她家的生活相比几年前有了较大改善,我们还是很替她开心。
  7月19日,探访团随省县各级领导来到大多拱村,举行了简单的幸福工程一对一帮扶发放仪式,将社会各界好心人士捐助的善款买了牛发放给贫困母亲们,并送去了日用品。
  母亲们开心得拉起我们的手唱起苗族歌曲,跳起了苗族舞蹈。虽然我们听不懂其中的意思,但看着她们开心的笑容就能体会到她们的快乐和满足。母亲们也听不懂我们说的话,副乡长帮我们翻译,一位名叫李开秀的母亲在被问到现在有好心人帮助是什么样的心情时,她说:“现在得到帮扶,一定要把牛喂好,一头变两头,两头有三头,我们对生活有信心”。
  我们想教李开秀说“谢谢好心人”的汉语,她只是大声笑着说,自己学不来。
  她还说“很想对这些好心人表示感谢,但是不会汉话,让副乡长代我们表达感谢,等你们下回来就会有三四头牛。”
  在猪场乡采访的日子里,我们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但看到眼前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贫困母亲,我们总是鼓足力气去下一家,再下一家。虽然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并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献出这样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这里的贫困家庭将不再如此贫困。
  我们的表现也得到了猪场乡领导们的肯定,乡党委书记认为我们“能吃苦,又敬业,以前没吃过苦,但在这还是兢兢业业,很可贵”,并且欢迎我们下次再来。
  结束纳雍猪场乡的采访,我们又到了安顺市普定县,这个县从1995年开始就被列为幸福工程首批项目试点县。在普定,我们看到了幸福工程和众多好心人帮助的意义。众多的捐款,加之这个县本身稍微好一点的自然环境,基本看不到纳雍的那种家徒四壁的贫困,很多贫困家庭都脱贫了,盖起了新楼房,有了果园、养殖等产业,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贵州的漫长而又短暂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因为每天的辛苦工作让我们觉得漫长,因为一次次的感动让我们觉得短暂。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实践中得到了专业技能的提升,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许多难忘的经历与感动。孩子们单纯无邪的眼眸,母亲们无奈悲伤的泪水,让我们心酸。而那些在没有选择中选择的母亲,付出全部心血让孩子上学,那些无法选择出身的孩子又是那样懂事,他们除了努力地使成绩名列前茅,他们还要为妈妈分担家庭的重担,他们的坚韧又让我们肃然起敬。我们虽然不能像富人那样一掷千金,但我们可以将手里的铜板留给他们,一个人扮演好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一个角色容易,但难的是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能演好。
  去过贵州之后,当亲眼目睹了那里的贫困,帮助她们走出贫困的冲动油然而生,一个人必须对社会做一点好的事情,做一点贡献,你不能永远想到自己,虽然我们的力量可能很小,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个使母亲脱贫的支点才能更坚韧。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省下一天的饭钱,或者一次唱歌的钱,大家把这些钱凑在一起,就能够让许多西部贫困家庭富富裕裕的过好一年。要知道,买一头2000多块钱的母牛对她们来说都是奢望。
  伸出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伸出大家的手,有了这些帮助,更多的贫困母亲脸上将浮现笑容,更多的贫困孩子会在学校里读书。
  贫困不应该属于母亲!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